如果說互聯網時代是由云計算定義的時代,那么未來的物聯網時代就是一個由邊緣計算定義的時代。
10年前云計算顛覆了傳統的IT服務架構,今天的邊緣計算正在利用更加靠近用戶的時延優勢、網絡搬運更加高效的成本優勢改變著云計算的資源分布形態,同時也締造了下一個千億級別市場。
所以,近兩年我們看到科技巨頭們都在向邊緣做延伸。比如微軟宣布開源Azure IoT Edge,AWS拿出了Greengrass服務,谷歌推出了Edge TPU芯片,從云到邊緣的技術爭奪戰就這樣悄聲無息的打響了。
到底是什么讓邊緣計算忽然提速?答案無疑是5G。
作為建設5G網絡邊緣云的普遍模式,MEC(移動邊緣計算)成為了5G業務發展的關鍵。本質上看,MEC是對云服務、AI能力的加速,而5G網絡則是對MEC的加速。那么,“5G+MEC”就是對應用性能極致需求的滿足,也是基礎設施的重新定義。
很顯然,5G與邊緣計算的組合,是AI在邊緣端的應用落地的重要基礎,這為聚焦AI的百度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而事實上,百度的5G宏圖也清晰可見,一是合作模式上,在5G MEC(移動邊緣計算)領域,百度牽手華為,達成國內互聯網企業與電信設備商在5G領域的首次合作。二是5G與AI的融合,百度先后與Intel共建“5G+AI邊緣計算聯合實驗室”,與中國聯通共同發起“5G+AI聯合實驗室”,均是這一思路的體現。
5G欲來風滿樓
隨著今年6月3GPP第一版本標準凍結,5G也正式進入了商用試點階段,5G時代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而是實實在在的擺在了我們面前。
與3G和4G帶來的通信技術演進不同,作為大寬帶、低時延、大連接的通信技術,5G將賦能無人駕駛、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并推動眾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可以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我們知道,5G區別于4G的最大不同在于提供了更加多樣的業務場景支持能力,這些能力需要與垂直行業的更緊密合作,從而以業務驅動技術發展。技術深化賦能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明顯。按照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調查顯示: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到2025年至2030年,5G帶來的直接產出達到3.3萬億和6.3萬億元。
對我國而言5G時代的意義則更為不同。我國通信產業在3G時代是跟隨者,4G時代是陪跑者,5G恰是一次后發制人,取得反超的機會。所以,2018年國內主流電信設備商和運營商,面向大量5G應用場景和業務發展分別啟動5G試點項目,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試點場景即邊緣計算。
如果說云計算是智能社會的大腦,邊緣計算就是神經末梢。可以說5G推動了移動邊緣,而最后的落腳點則是智能化的應用,這就是所謂的“5G+AI”的由來。簡單的總結,5G作為新一代信息載體將是未來智能世界新的運營方式,AI作為數字信息時代的技術能力就是這個運營方式所驅動的世界智慧升級的核心技術手段。
協同創新開5G領域“互聯網+電信”模式之先河
毫無疑問,5G是一個很長的生態鏈條,在每一個技術細節和應用場景當中,都需要聯合各產業的通力合作去推動5G的落地。
百度作為國內首家全面轉型AI的互聯網企業,其業務布局和AI戰略的全面落地離不開5G基礎設施的建設。百度與華為展開合作,正是百度以MEC(移動邊緣計算)這一典型場景為核心試點,將自身打造的互聯網邊緣計算統一平臺Over The Edge(OTE)在5G環境下展開部署的關鍵行動。
合作中,百度基于OTE平臺,和華為合作進行MEC能力共建和調用,包括MEC平臺基本能力、網絡能力API、以及編解碼、加解密等各種加速技術,打造兼容互聯網邊緣計算應用需求和電信MEC功能的開放平臺。此外,百度的OTE軟件框架也將持續開源,與電信開源社區共同發展,此舉將進一步強化邊緣計算能力,加快邊緣計算的落地和5G的布局進程。
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百度與華為的合作將打造國內5G領域“互聯網+電信”合作模式的首個范本,牽引更多互聯網企業和電信設備商、運營商等進行合作,共研、共建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
一年兩座實驗室加速5G與AI融合進程
百度在全面貫徹AI戰略的同時,大力強化與合作伙伴積極推進5G在AI場景的應用落地。9月25日,百度與Intel共同發起的“5G+AI邊緣計算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成立,旨在加速國內邊緣計算(MEC)技術研發。而在此前的6月28日,百度與中國聯通共同發起“5G+AI聯合實驗室”。
從這兩個聯合實驗室的揭牌,以及百度與華為的合作中,可以看出百度圍繞5G+AI+邊緣計算的垂直合作模式正在啟動。以電信設備商、運營商為代表的網絡層,以英特爾為代表的芯片層,和以百度為代表的云基礎設施和應用層的協同創新,將為5G時代的AI落地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更重要的是,這種聯合研發的模式,有助于5G技術的規范化和標準化。基于面向邊緣計算統一平臺設想和成立OTE合作聯盟的倡議,百度率先布局構建Over The Edge(OTE)。通過OTE,百度可以做到在云邊緣節點、普適服務器、智能終端和MEC節點等的全面賦能,通過完整架構進行5G技術體系構建。并可以降低互聯網應用接入邊緣資源門檻,提供不同場景下的邊緣解決方案,對外輸出標準多級加速能力。
在5G推動的眾多技術生態里,與移動邊緣(MEC)的結合和創新是最為明顯的。因為MEC是一個“硬件+軟件”的系統,通過在移動網絡邊緣提供IT服務環境和云計算能力,以減少網絡操作和服務交付的時延。無論是車聯網、無人駕駛、AR、視頻優化加速、監控視頻等應用場景都少不了MEC的力量。
而在與中國聯通的5G試驗中,百度針對5G MEC和5G切片等典型場景,加快5G新應用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共同探討和明確MEC邊緣節點部署方式、部署形態和分布方式。推動了MEC的技術標準化。
最后從AI的角度看5G就是技術融合,未來的AI生態系統走向規模化,其路徑就是要將智能分布到網絡邊緣,即5G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那么無論是百度與英特爾在移動邊緣技術上的探索,還是百度和中國聯通在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上的深入,本質是都是對5G與AI融合方面的集中發力。
百度為5G時代提前布局
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里,連續揭牌兩大實驗室,這充分說明了百度在5G技術和落地布局上的深思熟慮和前瞻規劃。
首先,百度定位于一家未來的人工智能公司,AI在落地各行各業的過程中,必然需要5G的實驗環境和信息載體支撐。百度的一系列提前布局,在5G正式商用到來之前,與產業鏈中的領先者進行協同創新,在5G研發底層方面取得先機。
其次,百度技術優勢明顯的無人駕駛領域,其實是中國AI與全球領先的AI技術直接對話舞臺。要做到并提高無人車駕駛可靠性,降低無人車感知成本和提升研發效率,需要在5G環境中提前進行研發。目前百度已與中興和中國電信在雄安開展基于5G的感知共享技術研發。百度有望在2019年uRLLC標準凍結,2020年5G商用之前,搶占5G市場先機。
第三,由于5G的高信息帶寬使移動邊緣計算成為可能,百度云也在推動5G+云的布局,如虛擬移動邊緣計算vMEC,由5G提供高帶寬低延遲的網絡,使設備就近在基站服務器上執行數據處理等計算任務,無須承擔基站到云數據中心的延遲消耗。在商場、園區、農地、礦山等任何不易于安裝固定網絡的場所應用場景廣闊。
據了解,百度云將2018年內試運行區域嘗試落地demo,目前以項目推進運營商發展vMEC技術,并探索可用于建設IaaS系統的軟件解決方案,這不僅可以幫助運營商實現從低附加值的流量管道向高附加值的計算平臺轉變。同時通過同一個IaaS系統覆蓋多種類型的數據中心,使計算無處不在,助力百度和硬件提供商在Cloud 2.0時代實現雙贏。
有趣的是,互聯網巨頭們都注意到了5G時代的機遇,如騰訊針對游戲業務的網絡切片進行應用創新、研發4K高清技術等通過關注娛樂體驗走向5G;阿里發力物聯網的技術創新,走向了IoT賽道。百度所選擇的賽道就是5G+AI,通過在5G環境的AI實踐創新,通過將百度強大的ABC能力和新一代5G技術全面深入融合,聯合合作伙伴,用百度姿態迎接更加美好和智能世界的到來。